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欢迎您!

新闻公告

社联二维码

学生会二维码

思想引领
学科立基、文化树魂、协同育人
发布时间:2015-04-22 00:00:00      点击次数:

——毛建卫在2011协同创新中心寒假务虚会上的发言

一、学科立基——要有自己的、与他校差异化的学科主阵地、主领地、主使命

学校抓了顶层设计、抓了机制体制,学院就要抓学科建设、抓文化培育的落实落地。生化/轻工学院从国家与地方重大需求角度出发、从全学院各个学科交叉点与最大公约数角度出发,集聚集成创新要素,在国内同类学科中率先寻求开辟了“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学科特色领域,与日益稀缺的矿物质资源利用传统领域方向错位和差异化发展,为学院学科建设开辟了一个突破口,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最近在“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学科特色领域又入围了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计划,但是近几年来,一些知名高校同类学科在该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学科发展与竞争异常激烈,我们只能艰苦奋斗,保持激情,因为一个学院必须要有自己的、与他校差异化的学科主阵地、主领地、主使命,有自己的学科特色服务领域、区域,在学院学术制高点的这个区域领域内,要有特别贡献,要立地,只有自有天地,才大有作为,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学院一样也要有“五地”办学目标与使命:成为在省内领先、国内有影响力的具国际视野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具国际前沿性的应用型研究学术高地,具国际竞争力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基地,服务产业企业升级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基地,先进文化协同传承与创新基地。

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是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工程,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是跨人才结构、跨学科专业、跨部门领域、跨产学研政、跨国际省际的协同创新,也是技术、装备、工艺、原料、产品等科技产业化各要素的协同创新。

二、文化树魂——一种实学精神、一种“三实”文化,已经从心头发出来

百年前,一些知名工科学校就借鉴我国传统实学思想,提出并践行了实学教育理念。百多年前创办的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就是“求是”办学理念,又发展到八十年代的“求是创新”校训。

又如:近百年前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赵天麟校长总结了近20年的办学经验,概括出“实事求是”四个字,以之教导学生,遂成校训,承袭至今。

上海交大校训从百多年前高等实业学堂时期的“求实学,务实业”、三十年代国立交通大学时期的“实事求是”,到七十年代台湾新竹交大的“知新致远,崇实笃行”,百多年前的校歌也唱道:“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都特别强调尚实的精神,凸显了交大教育特色,把握了交大学子的人格特质。

同样,百年前在湖南大学前身迁入岳麓书院旧址,刻在校门上的校训是“实事求是”,那时毛泽东曾多次寓居岳麓书院,四十年代毛泽东给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是“实事求是”,八十年代宁波大学创办时提出的校训也是“实事求是,经世致用”,这些都借鉴了中国的传统实学思想。

中国的实学思想也在近代传到了日本、韩国等,一个半世纪前创办的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是日本第一所私立大学,也是日本顶尖的私立大学,与早稻田大学并称为“日本私学双雄”。创办者福泽谕吉提出“尚实学,倡独立”教育思想,他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他认为欲使日本能够迎头赶上欧美各强国,除鼓吹独立精神及提倡实学之外,别无他途。2001年,庆应义塾大学又提出立足于以实践感性教育、创造知识价值、开拓实业世界为三大轴心的“二十一世纪综合设计方案”。日本实学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独具特色,对明治时期的富国强兵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实学作为“实业的学问,产业的学问”在日本社会深深扎下了根,日本高等工程教育更是强化“实学”教育。

我们学校也传承着浙江大学百年“求是创新”学脉、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严谨求实”精神和中国传统的实学教育思想三个文化基因,从“求是创新”校训发展到“崇德尚用、求真创新”校训,都体现了实学教育思想。生化/轻工学院也率先提出和实践了“创新创业、实学实效”院训,2011协同创新中心也要和学院一样坚持实践“三实”人才培养观:“实学实效”教育,强化“三基”培养,培养具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人才;“三实”工科办学观:强化人才培养面向实际、科学研究注重实用、社会服务注重实效的应用型办学特色;“三实”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学、实事求效的实学精神;“三实”院风:学风踏实、教风严实、作风务实的办学院风。

十年来,我们建立了学科特色平台,在省内有了较大影响,我们以开放带动理念改变、以理念改变促进发展,努力解放思想、解放办学生产力、解放学术创造活力,崛起奋斗,从无到有,抒写了学科建设的艰苦奋斗史,发展成长史,培育了一种实学精神、一种“三实”文化,这种精神已经开始从心头发出来,昨天我跟刘院长说寒暑假食堂里总是看到一批生化/轻工学院人在用餐,假期加班渐成常态,那种使自己变得生机勃勃、使团队变得积极上进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只有当理想的光芒照耀着我们,才会有内心的沸腾。

申报文化校园时走遍了校园角落,在我们校园沿山路上或山上,常可看到竹笋顶出硬硬的柏油路面或顶起沉重的石块而出,并长成了翠竹,即便是柔弱的一粒植物种子或一根芽,也有顶天立地的壮举,我们文化觉醒、内心沸腾时的力量,那是会大于一颗种子!

“三实”文化体现在团队精神上,2011协同创新中心过去依托生化学院五个专业,提出了五个手指握拳战略,集聚集成创特色啃硬骨头,现在生化/轻工学院有八个专业,我们要提倡氨基酸组合效应:组成人体蛋白的8种必需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7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

“三实”文化还体现在创新思维上,激发一切“创新因子”,形成有利于创新火花争相迸发、创新思想不断涌现、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的文化氛围。

三、协同育人——“科教交融、校企融合、国际融和”,协同促进“三位一体”育人

我国高校在工程教育办学理念与国际先进工程教育理念存在较大差距,我们还缺少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进行校企深度融合,缺少人才培养中的“科教融和”。2011协同创新计划包含了育人协同创新、科研协同创新两大核心任务,在人才培养上要以“科教交融、校企融合、国际融和”,促进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的践行,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三实”应用型创新人才。

在2011协同创新平台上,工科教学与研究要更注重面向实际问题与需要,既要考虑当前需要,又要考虑未来需要。作为工科教师我们既要积极申请基金项目、埋头写论文,又要关注工业产业的第一线,作出能够产业化或工业推广的成果,推动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以科教交融、校企融合,在工科学生培养上体现工科教学的真正内涵,回归工程教育的本质。

在2011协同创新平台上,还要培育国际融和的“四国”特色:强化国际视野的开放思维、国际合作的人才培养、国际文化的吸收创新、国际竞争力的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办学特色。

新的一年里,发挥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作用,坚持“学科立基、文化树魂、协同育人”,以学科发展带动专业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学科、文化、育人”三位一体协同创新发展,突破关键指标,为学校“实干进位”、实现“大学梦”做出贡献。

爱因斯坦说过,跟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都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

目标已经聚焦,我们的路径自然就出来了,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知道了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我们还说过:要走的远,大家一起走。

(根据农业生物资源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毛建卫教授在2015年2月5日务虚会上发言录音整理)



上一篇: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多读书 善读书 读好书
下一篇:北大前党委书记谈治校与为官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xcb@zust.edu.cn  浙ICP备11051284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留和路318号浙江科技大学习得园C2-6楼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5070370

网站地图